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2019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20年06月02日 15:44 hysw  点击:[]

 

2019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070703T)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胜任生物资源增殖与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评价、海洋与渔业管理等岗位,或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良好的科学与文化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积极的创新思维能力;(2)具备正确的海洋观以及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理念,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3)掌握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生物学、生态学以及海洋环境变动等相关原理,具有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的技能;(4)了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培养规格

(一)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要求

    1.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为未来的知识拓展和自我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奠定扎实的水生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生物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生物资源调查评价、增殖与保护,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资源环境信息处理,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要求

    1. 具备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操作、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资源与环境调查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2. 具有从事生物资源调查评价、增殖保护,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素质要求

    1.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良好的科学与文化修养与再学习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保护理念。

2. 了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适应渔业管理、海洋区域管理、对外渔业关系和海洋与渔业的行政执法等工作;

3. 具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语言表达、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开拓创新的素质。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化学、水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课程

普通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学导论,鱼类学,海洋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增殖资源学, 生物资源评估,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水生生物学实验、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实验、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增殖资源学实验、鱼类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上机;

专业实习:海洋学实习、热带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实习、水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实习、海洋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实习

六、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指要求和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课余活动,并分层次规定相应学分的一种培养安排。本专业的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法律援助等。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不属于课程学分。

七、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共计17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1.课程学分共计173学分,其中:(1)课内必修课程112学分,包括公共课程39.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4.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8学分;(2)课内选修课程(个性课程)至少30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程至少17学分,人文通识经典课程至少3学分,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类通识课程、体育艺术美学类通识课程至少分别修读2学分,4学分,创新创业课程至少3学分,英语拓展课程至少3学分;(3)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2.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至少3学分。

 

撰写:许强    审核:骆剑   审定:周永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