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二: 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09-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实验室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马氏珠母贝、翡翠贻贝、珊瑚、海洋青鳉鱼等热带海洋动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热带海洋环境中典型POPs的分子毒理学效应并评估其潜在的健康效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以PAHs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热带海洋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环境行为;在分子、细胞、种群水平上研究了海洋生物对其胁迫的响应。通过组学和qPCR技术发现了一些毒理学标记物,揭示了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并寻求有效的修复方法,为生态修复和生物的生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1 贻贝生殖腺对DTT暴露的分子响应机制

2 鹿角珊瑚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2)农药的生态毒理效应。主要以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典型除草剂和杀虫剂在近海海水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珊瑚的毒性作用,发现扑草净和吡虫啉等农药对珊瑚有显著的毒害作用;研究了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甲霜灵和多效唑的手性对映体对土壤微生物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3 除草剂扑草净对珊瑚共生虫黄藻的生长抑制实验

(3)微塑料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了微塑料对珊瑚粘液的吸附作用规律,揭示了不同尺度微塑料和带有不同电荷的微塑料对珊瑚粘液中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从而对微塑料的毒性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了微塑料或者微塑料与农药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作用,通过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蚯蚓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以及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4 微塑料对珊瑚粘液中的蛋白具有选择性吸附特征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马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