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驻科研团队26个、实现“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完成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成立一周年以来,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繁院”)以南繁服务为重点,加快推动科研平台建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位于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
以南繁服务为重点,加快推动科研平台建设
2021年7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需求,海南大学与三亚市人民政府共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并于同年7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海南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促进热带高效农业科技与产业转型、迭代升级和贡献“南繁硅谷”建设等方面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介绍,成立一年来,南繁院依托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团队引驻、学生培养、制度设立、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对外合作、基地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目前,该院入驻团队26个,共有职工师生412人,学生来自10个学院,18个专业,是目前常驻崖州湾科技城人员最多的高等学校。
据了解,成立一年以来,南繁院积极推进南繁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一期投资7516万元,二期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070万元;完成三亚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项目配套科研用地1500亩的租赁工作,结合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的实际需求,进行项目前期调研设计,完成100亩大棚建设,吸引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进驻该基地;跟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落户三亚,推进总部核心科研基地项目的前期工作。
2021年,在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进行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合计亩产1586.86公斤,成功突破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立以来,我们积极主动争取各级科研项目,2021年26个团队新立项项目59项,以南繁院为主体单位立项16项,2021年各团队在研项目107项……”南繁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介绍,南繁院依托海南大学学科优势和三亚南繁育制种基地资源,服务“国家南繁硅谷”和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打造三亚南繁热带农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南繁及热带作物,重点开展作物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作物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耕地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质量保育、病虫害防控、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及“一带一路”热作种质资源创制与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据悉,成立一年以来,该院牵头获得的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崖州区坝头试验基地实现了“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
服务热带农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年以来,南繁院以服务热带农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其热带大豆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专家多次到乐东、昌江等地进行毛豆产业等调研工作,并与海南省欧兰德农业高科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毛豆种质资源评价以及育种等工作;热带作物基因组大数据育种团队原创研发两代超低成本大群体基因型分型技术和表观遗传分析技术,现已成功用于约20个物种研究中。此外,主持选育油菜新品种5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17个,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1亿多亩,为农民增收近100亿元。
记者了解到,该院热带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与三亚万保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三亚市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心,发展循环农业,目前,该公司年处理畜禽粪便8万吨、年产生物有机肥2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南繁院党委书记郑中兵介绍,该院还创新“冬季瓜菜/南繁育种-夏季绿肥还田”新模式,开展绿肥还田地力提升技术,示范推广超过11000亩,被选入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在三亚、五指山建设瓜菜育苗基地,年生产优质种苗360万株,种植面积近2000亩。
“我们还以科技服务为重心,助力乡村振兴。”杨小锋说,该院还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科技成果优势,在发展致富产业、科技服务保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通过开展“百村千户创建”工程,创建那受豇豆、抱古莲花等7个科技示范村,打造65户科技脱贫致富示范户。发挥科技优势,以“优质种子种苗”为载体,以“农业科技技术”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选派一个科技特派员,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打造一个科技示范村,带动一个示范产业”的科技扶贫模式,累计推广豇豆、青瓜品种10万亩以上,青瓜、茄子、辣椒等嫁接苗4000多万株,3000多户建档立卡户受益。所推广的新技术、新成果辐射带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