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介绍
    • 联系我们
  • 新闻公告
    • 中心资讯
    • 通知公告
  • 研发能力
    • 装备与条件
    • 学术影响力
    • 成果产出
    • 人才与队伍
  • 成果转化
    • 成果转化
    • 行业贡献
    • 开放共享
  • 发展与人才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科技活动
  • 运营管理
    • 发展技术
    • 管理与支持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介绍
    • 联系我们
  • 新闻公告
    • 中心资讯
    • 通知公告
  • 研发能力
    • 装备与条件
    • 学术影响力
    • 成果产出
    • 人才与队伍
  • 成果转化
    • 成果转化
    • 行业贡献
    • 开放共享
  • 发展与人才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 科技活动
  • 运营管理
    • 发展技术
    • 管理与支持

研发能力

  • 装备与条件
  • 学术影响力
  • 成果产出
  • 人才与队伍

装备与条件

装备与条件

  •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发能力 >> 装备与条件 >> 正文
  • 颗粒包装机
    来源: 作者:日期:2022-06-09 浏览:

    简介

    颗粒包装机可分为大包装和小包装,颗粒包装机适用于橡胶颗粒、塑胶颗粒、肥料颗粒、饲料颗粒、化工颗粒、粮食颗粒、建材颗粒、金属颗粒封颗粒物料的定量包装。

    操作步骤

    1、使用前检查各部位安装是否牢固,清洁,并有”已清洁”牌,用75%乙醇清洁各部件及机体。

    2、开动前在以下各部位注油:

    经常需注油部位:横封辊的四个支承部分。每日加油一次部位:转盘离合器及裁刀离合器滑动部分,铜及铜合金的转动部位及具有相对运动的各部分。

    3、加油型号20#─40#机油。

    4、接通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使纵封与横封辊加热器通电,调整纵封、横封温度控制器旋钮,调至所需要的温度(按所使用包装材料而定,一般在100℃─110℃之间。另外纵封和横封的温度也不相同,使用时根据封合情况自行调整)。

    5、用75%乙醇擦试储料斗、料盘内部,铜套及制袋导槽后,安装固定下料斗及料盘。

    6、将复合袋装上复合袋支架,沿导槽送至纵、横封辊附近,并将复合袋两端对齐。

    7、选择安装与产品袋长尺寸相适应齿轮组,调节对好横封编心链轮的刻度。

    8、检查转盘离合器和裁刀离合器是否脱开,然后接通电机开关,电机开关指示灯亮。

    8、将复合袋送进纵封辊,进行一段空程行进,观其是否粘接完善,待定温度是否合适。

    9、将已封合好的包装袋再测试一次,检查间隔齿轮安装是否合适。

    10、接通裁刀离合器,当不能在规定位置裁断时,切断电机开关进行调节。

    11、接通转盘离合器,调整供料时间,使横封、封合完毕时才被包装物填入袋中。

    12、以上各项调试完毕后,将被包装药品加入料斗,方可进入正常生产包装阶段。

    13、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包装袋的外观质量、封口质量及刀口质量,用天平随时检查装量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若中途停机,应将机械工作部分停于切断位置。

    14、需要在开机过程中注油的部位要及时加油,保证润滑。

    15、生产结束后,切断转盘离合器,切断裁刀离合器,关闭电机开关,关闭电源开关。

    16、将半成品送至暂存间待验,执行暂存间交接标准操作规程。

    17、按生产指令填写批生产记录。

    18、操作完毕后,按颗粒包装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19、清洁后,填写清洁记录,上报QA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挂“已清洁”牌。

    注意事项

    1、每次开机前,要检查观察机器周围有无异常;

    2、机器在运转当中,严禁身体、手和头靠近或接触运转部件!

    3、机器在运转当中,严禁将手和工具伸入封刀座内!

    4、机器在正常工作时,严禁频繁切换操作按钮,严禁随意频繁更改参数设定值;

    5、严禁超高速长时间运行;

    6、禁止两人以上同时操作机器的各类开关按钮和机构;

    7、维护和保养时应关闭电源

    8、多人在同时调试、维修机器时,要注意相互沟通和示意防止因不协同而造成事故。

    友情链接:
    • 海南大学
    • 管式炉
    地球科学常用网站:
    • 中国地质调查局
    常用学术网站: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系电话:
    Copyright © 2002-2020. 海南大学-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