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水珍珠贝类的遗传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自2001年起开展马氏珠母贝的遗传改良工作,构建了有效的育种体系,通过马氏珠母贝印度养殖群体和三亚野生群体分别经连续7代闭锁群体选育,再通过印度养殖群体♀×三亚野生群体♂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马氏珠母贝新品种“海优1号”,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成珠率高和优质珍珠的比例显著提高,适宜在我国的海南、广西和广东人工可控的海水中养殖。“海优1号”已成为我国第一个海水珍珠贝优良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1,2011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此品种是申请人及所在团队连续十年的工作成绩,其中“马氏珠母贝育种与养殖新技术”获2010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J-2-D-54)、“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获广东省200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B02-2-01)等。最近,申请人及团队发表了一篇马氏珠母贝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并成功地将部分性状定位在图谱上,此图谱为国内外密度最高的珍珠贝遗传连锁图谱。配合分子育种工作,开发了大量的微卫星和SNP遗传标记,并且开展了珍珠形成和生物矿化的系列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杂交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矿化基因筛选研究,获得了千余个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的潜在矿化基因Contig;通过插核育珠和Real-time PCR技术相结合,初步分析了育珠贝的外套膜、珍珠囊的矿化基因表达水平与生产的珠层厚度的关系。在珍珠形成的原理上,率先确定了小片贝和珍珠颜色间的量化关系(r=0.1-0.22, p=0.00),与育珠贝关系不大,同时,也指出了珍珠质的上层速度跟育珠贝相关,与小片贝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