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蓝碳领域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一直以来,人们对“绿碳”更为熟悉。其实,海洋也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
2009年,联合国发布相关报告,确认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蓝碳”作为一个新鲜名词,开始被逐步认可并得到重视。
蓝碳优点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据估算为40万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并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中国蓝碳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蓝碳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蓝碳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岸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670万公顷的滨海湿地也为蓝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贝类和大型藻类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贡献了优质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发展蓝碳,还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以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新模式和产业链,催生海洋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碳交易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采访摘要
——请问您到南极科考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几个方面吧,第一个是我和我们南极科考队员现在还有很密切的联系,就是能够一起去南极,一辈子有一次机会能一起去南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一起在野外的苹果屋,包括去企鹅栖息地的现场,连续很多天的工作,然后相互帮助,这种友谊我认为是战友性质的友谊。”
——请问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研究这条道路?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野外工作,还有实验科学,因为我是做海洋生态学的,因此首先我们认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吃苦的恒心,我们现在的学生,做的最好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具有想法的学生,而是它能相信老师,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工作往前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