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林学院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林世平,1972年生,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邮箱:lsplxy@163.com
拟招生专业
硕士点:风景园林学硕、风景园林专硕
教育背景
1993年9月至97年6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
2001年9月至04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工作简历
1997年07月至2001年8月,中南大学,基建处技术员。
2004年07月至2007年7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师。
2007年08月至今,海南大学,教师。
获奖情况
2010/2014/2020年指导学生“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鼓励奖1项
2018年海南大学党员教师“教学能手”提名奖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风景园林设计一》、《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实训》等课程教学任务。
科研概况
近五年来主要从事的科研领域及内容:
近五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街道空间领域的研究。街道不仅是道路,还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器官和社交休闲的场所,是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街道充满生气,城市就会很有活力(Jacobs,1961;Gehl,1987),街道空间活力已成为城市活力之源。因此,作为衡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街道空间活力一直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转变,盘活街道存量空间、提升空间品质已成为街道空间活力研究的重要任务,特别在疫情后的今天,对恢复经济、促进民生还具有直接的现实需要。
科研领域一:基于城市设计理论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对街道空间活力、品质及实效性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内容一: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应用交叉研究的方法,对城市街巷开放空间的产生、发展、演替及没落消亡进行研究。
从基本理论角度找出影响城市街巷开放空间活力、品质及其实效性的基本机制,属于基础设计理论研究
内容二:对城市街巷开放空间的空间活力产生机制及其实效性进行量化评价研究。
目的是对街巷开放空间的建设和使用探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为5G时代智慧化城市的街巷开放空间建设和智能化空间监管做基础研究。
在本研究领域,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科研领域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实践研究
内容一:结合实际项目,基于活力研究,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及乡村自然开放空间,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技术设计进行全流程实践研究
目的是提高研究生对项目的实践和把控能力
在本研究领域,主持横向合作课题若干项(其中,以学校名义横向合作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
科研项目
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口市建成区街巷系统内低效开放空间量化评价及景观化提升的基础性研究。编号319MS018,2019-2021,主持,5.0万。
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岛域范围内慢行旅游廊道系统的构建基础性研究。编号412104,2013-2016,主持,2.0万。
3.横向合作课题,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咨询。编号HD-KYH-2015067,2016-2019,主持,5.1万
教材专著
1)《园林建设工程管理(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第一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
1) 段磊, 马昊, 林世平*.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日间综合效率量化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5(1): 156-164
2) 段磊, 林世平*, 陈秋池,马山水,张杰. 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与空间构成要素的相关性评价——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J]. 热带生物学报, 2019, 10(4): 417-423
3) 陈隆, 林世平*. 海口市街巷系统开放空间的有效性评价[J]. 热带生物学报, 2019, 10(1):76-82+98
4) 陈隆, 林世平*. 基于Hedonic法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价值评估[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1): 74-80
5) 任帅, 林世平*, 陈隆.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的量化评价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6(1): 69-77
6) 袁婷, 林世平*. 城市道路绿化观赏性指标量化研究——以海口城市道路绿化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 2017, 44(1): 121-128
7)袁婷, 林世平*. 城市道路绿化舒适性指标的量化研究——以海口城市道路绿化调研为例[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 87-398
8) 陈秋池, 林世平*. 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4): 368-375
9) 卢亦含,林世平. 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地景观化利用探索——以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通讯作者)
10) 陈连叶,林世平. 在星级酒店引入“园艺式园林”的设计探索,《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通讯作者)
11) 卢亦含,林世平. 浅析中国古代私家造园中的边角空间,《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通讯作者)
12) 曲宸优,林世平. 基于素质培养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福建林业科技》,2014年04期.(通讯作者)
13) 侯娇,文采丰,林世平. 海南慢行旅游廊道空间体系的构建,《福建林业科技》,2013年04期.(通讯作者)
14) 侯娇,文采丰,林世平. 浅析苏州艺圃对中国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的启发,《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年06期.(通讯作者)
15) 文采丰,侯娇,林世平. 以自然与生命的启示拯救红树林的设想——以对东寨港红树林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为例,《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07期.(通讯作者)
16) 林世平.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4期.
17) 林世平. 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制度化”教学模式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5期.
18) 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5期.
19) 林世平. 海南岛域范围内景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福建林业科技》,2016年03期.
20) 王丹, 林世平.建国以来我国“园林结合生产”的发展历程,《北方园艺》2012年05期.(通讯作者)
21) 林世平,曹娟. 细部——中国古代园林活力之源,《中国园林》,2007年05期.
22) 林世平,梁伊任.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上),《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3) 林世平,梁伊任.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下),《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4) 林世平,梁伊任.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是我国未来运用的必然趋势,《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06期.
25) 林世平,梁伊任.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6) 林世平,许先升. 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学习调研,“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06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