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教学资源 >> 下载专区 >> 正文  
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产学研教学体系介绍
2013年10月05日 23:04 海洋生物  点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离不开高素质应用型才培养,即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且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综合人才。196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当,以利教学。”邓小平强调:“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此,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其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校拥有众多的专业人才、具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丰富的科技图书资料资源,科学研究领域广阔,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各方面力量解决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和高新技术领域课题,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物质基础,缺少应用研究和将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放大试验、中间试验、试产、投产的条件和基础,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由于缺少企业生产实践环境,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得不到提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如何才能解决学生生产实践和快速与社会接轨的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瓶颈问题之一。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锻炼的平台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于“厚基础+富创新+硬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依托中心在教学和科研以及海南水产企业、医药企业等相关企业在生产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热带海洋水产养殖产业和热带动植物药物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创建“三带动三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组建“双师素质”师资、构建热带海洋特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定“3+1”学制和编著特色教材及制作特色教学资料等措施,构建了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

一、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中心通过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海南水产企业、医药企业等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海洋学院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平台、创新实验室平台、科研平台、校内实训平台和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为中心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

1)校企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平台建设:中心分别与海南生利水产繁育有限公司、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海南区、海南断山渔业有限公司、海南定大养殖有限公司、海口庚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三亚意源养殖有限公司和海南蓝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国栋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海南四环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院、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海南凤凰嘉伦药业有限公司、海口市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19个,内容涵盖水产养殖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水产饲料生产以及水产病害控制、药物生产、医药检测、药物分析和药物研发、海洋环境检测等相关领域。

 2)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中心建设了生物学基础实验室、养殖学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药学实验室、海洋生物实验室和海洋环境生态实验室共6个实验室,其中4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596 m2,每年承担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50门,实验项目279个。

3)创新实验室平台建设:创新实验室平台现有实验室2间,面积216 m2,仪器设备52台套,总价值1018.99万元。平台采用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仪器智能管理系统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全天24h开放,有效解决了过去在强化管理和保障开放中存在的矛盾。2008年以来,学生依托创新实验室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实验项目78项,发表研究论文7篇、申请专利2项。创新实验室平台也作为开放式公共研究平台,面向本校乃至全国开放,有效提高创新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和发挥辐射作用。

4)科研平台建设:依托专业教师的科研实验室,搭建了本科生科研平台,现有热带水产养殖生物生殖调控与繁育研究室、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病害与控制研究室、热带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室、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四个方向研究室,总面积924.98 m2,仪器设备224台套,价值1892万元。

5 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中心建设了具有热带海洋特色的珊瑚繁育实验室、水产动物繁育实验室、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实验室3个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完成由校内学习向基地生产实践实习过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衔接。

6)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心建立了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并将所有实践教学相关资料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轻松愉快进行预习、自习;网络可为师生及校企之间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网站还建设有创新实验和实验室管理等栏目,创新设计实验申请、审批、进展汇报、实验交流和结题以及实验室预约、贵重仪器使用预约、对外服务论坛交流和产学研信息交流等均可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有效保障了创新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教学管理效率。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日点击率达到74,对辅助实践教学和扩大资源共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三带动三促进产学研实践教学合作模式

中心创立了“三带动三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三带动”是指生产带动教学、生产带动科研、科研带动教学的合作模式;“三促进”为教学促进科研、教学促进生产和科研促进生产的合作模式。

1)生产带动教学合作模式实践成果:2008年以来,产学研基地承担了水产养殖专业所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共承担课程实习31680人时数,认知实习3520人时数,毕业实习180余人。企业为实习学生免费安排食宿,并每人每月提供劳务补贴600~800元,学生实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本专业与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海南区联合设立“正大班”,现已开设2班,学生总数60人,加强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衔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2)生产带动科研合作模式实践成果:与企业合作联合申报课题,提高申报成功率,2008年以来,仅水产养殖专业教师与产学研合作企业联合申请并立项课题33项,总经费1095.62万元。

3)科研带动教学合作模式实践成果:2008年以来,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的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198项,本科生参加人数400余人次,学生创新实验在各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3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设计项目210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5项。

4)教学促进科研合作模式实践成果:2008年以来,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实验研究本科生396人次,成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人力资源,促进科研发展。

5)教学促进生产合作模式实践成果:2008年以来,仅水产养殖专业就为企业输送毕业生182名,已成为海南各主要水产养殖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管理骨干。目前,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海南区现有我校毕业生30余名,其中10名已成为为该企业的中层技术与管理人员;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本专业毕业生45名,大部分已成为该公司的技术骨干。本专业16位教师被产学研基地等企业聘为技术顾问,对推动和规范这些企业的养殖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5)科研促进生产合作模式实践成果:通过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心教师通过科技合作指导海南生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从事石斑鱼人工育苗繁育,在国内首次取得了点带石斑鱼等5种石斑鱼人工繁育的成功,成果的应用推广结束了我国养殖石斑鱼鱼苗完全依靠进口或捕捞的历史,目前海南人工培育的石斑鱼苗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85%以上。与三亚意源养殖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马氏珠母贝杂交育种研究,培育国家新品种“海优1号”,其生长速率提高20%以上,含珠率和优珠率分别提高15%以上。与海南定大养殖公司合作,建设对虾南繁基地,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南美白对虾产业化育苗关键技术及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研究”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南美白对虾良种种苗培育产业化开发”等课题研究,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渔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与海口庚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东风螺养殖基地。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促进海南东风螺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年产方斑东风螺1640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本专业还教师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等方式对企业员工以及海南各地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科技技术水平,促进水产企业和水产产业的同步发展。

三、“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组建

通过采用人才引进与培养、团队建设、科研引导和合作交流等措施,组建了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团结和谐、乐于奉献的实践教学队伍。现有专业教师63名,其中,专职教师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为32.6:46.5:20.9,实验教师11人,博士、硕士、学士人数比例为48.9:30.2:20.9,实验技术人员11名,其中高级实验师9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海南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1名;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1名、海南省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专家组专家3名、海南省科技特派员16名。2008年以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3位,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班50余人次。以周永灿教授为带头人的“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创新团队”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已公示);海洋生物实践教学团队入选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海洋学院教师先后承担省厅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海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海南省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海南省教育厅高校实验室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出版实验教材2部、自编实验讲义10本、发表教研论文30篇。此外,2009年以来,中心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4项,总经费3107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课题45项、省部级课题39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科研论文499篇,其中SCIEI 收录30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2项;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和验收成果30项。陈国华教授通过与海南生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每年开发2~3个品种,至今公司能进行人工繁殖的海水鱼类有20余种,发展成为海南海水鱼类苗种生产的“领头羊”,光明日报曾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陈国华:‘授人以渔’的好教授”为标题进行了报导,并在中国教育新闻网等网站转载。

四、“3+1”教学学制实践

通过建立“3+1”的教学学制,不仅使学生更充分利用的大学的学习时间,通过第4年分模块的实践能力目标培养,还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力,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2009年以来,水产养殖专业学生考研成功率17.3%,其中92.2%考入985高校、211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1.8%

五、特色产学研实践教学教材及教学资料

为特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配套编著了相适应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2008年以来,编著了《水产养殖学专业生物学基础课程实验》、《水产养殖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和《水产养殖学专业专业课程实验》一套共3本热带海洋水产养殖学专业系列实验教学教材。编写出版《九孔鲍养殖实用技术》等10本热带海洋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训实习教材,已被用作海南相关部门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的教材资料。主编或参编了3本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材;制作7部示教片;制作了2个实验项目实验模拟软件;建立了热带海洋鱼虾蟹贝分类数据库等电子教学资料,为开展热带海洋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系列资料。上述所有电子资料已上传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随时下载或在线自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六、创业型人才培养

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涌现出陈墨、程川和欧茂辉等大量自主创业先进典范。2010年,陈墨等毕业生牵头组建了蓝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全部以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生为股东和技术骨干,公司在海南文昌、三亚、乐东和儋州等地建立了对虾苗种繁育基地8个,提供技术和幼体建立对虾苗种繁育合作基地15个,实现超常规发展,仅经过1年时间,2011年,公司对虾幼体生产量达450亿尾、培育优质南美白对虾进口一代虾苗50亿尾,对虾幼体生产量和虾苗繁育量均位居海南首位,所产虾苗除供应海南本地对虾生产外,还大量销往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有力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2012届毕业生程川同学,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探索自主创业,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和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等奖励,先后荣获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毕业生欧茂辉同学大学毕业后回家自主创业,成功,其创业事迹作为典范在海口晚报、网易教育频道、新浪新闻中心、中国禽病网、农业e线、中国致富项目网、新农村商网等网站均有报道。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创业型人才所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