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资讯动态
    首页> 资讯动态> 正文
    李仁君经济学茶座194‖自然失业率与当代大学生就业
    2023-10-25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分就业的社会,然而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作。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显然,就业只和这一部分人有关。劳动能力首先与人的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全部人口中属于劳动适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才是劳动力人口。按国际一般通用标准,15岁—64岁属于劳动适龄范围。中国男性为16岁—59岁,女性为16岁—54岁为劳动适龄范围。当然因为种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虽然年龄在这个范围,但也不作为劳动力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人口全部实现就业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充分就业与一部分劳动力人口处于失业状态是并行不悖的。
判断一个劳动者是否处于失业状态与其劳动意愿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劳动者愿意在现有工作作待遇和工作作条件下工作作,并在积极地寻求工作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作的状态下才是失业者。根据国际劳工作组织(ILO)的定义,失业率是“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求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这一定义也是强调了劳动意愿的重要性。

我国制定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时依据的标准也十分强调劳动意愿这一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式》第四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因此,真正的失业都是非自愿失业。由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一般而言,在经济高涨时失业率就低,在经济萧条时失业率就高,因此,这种非自愿失业也被称作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
那么,一个社会消除了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就可以视为是实现了充分就业。显然,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作。一个社会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叫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包括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
自愿失业严格意义上不应被视为失业,因为这一部分人现阶段并没有工作作的意愿和诉求。自愿失业者包括哪些人群呢?一是流浪汉, 国内外都有流浪汉的存在,他们天性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工作作;二是在读大学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他们作为特殊的群体,不论是从年龄还是能力都应该属于劳动力人口,但由于求学暂时不考虑工作作,他们毕业之前是没有工作的意愿和诉求的,这一阶段把他们视为自愿失业是合适的;三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劳动力人口宁可赋闲在家也不从事工作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愿失业的队伍;四是提前退休人员,虽然这一部分人在年龄和能力方面依然属于劳动力人口范围,但是依据有关政策,提前退出劳动大军,享受退休人员待遇。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在正常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如果不继续考研考公就直接进入劳动大军,由于大学生找工作作情况复杂,有的顺利,有的坎坷,不少毕业生还要在就业的地区、行业和待遇方面反复抉择,因而需要时间。还有的就业者因搬家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作,也需要时间。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如在农业、旅游农业、建筑业,导致这些行业中出现暂时性或季节性的失业,这种失业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这样全社会来看,总是会有一些部分人在寻求工作作或工作作的转换中,因而处于摩擦性失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不匹配所致。供求之所以会发生不匹配,一是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作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作而被淘汰;二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最低工作资式使企业尽量少雇用工作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作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作人的趋势;三是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完整不及时,职业介绍与指导不完善。这样,社会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做出调整。因此,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各种工作作岗位供求失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作的“失业”,这就是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消除了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就可以视为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是由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失业率,是能够长期存在的最低失业率。所以,真正需要治理的一定是非自愿失业,当然也包括特定情形下的自愿失业。
毕业大学生中除了已经顺利就业的之外,剩下的应该是既有自愿失业也有非自愿失业。
在自愿失业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学毕业以后不想马上工作作,想考研考公或者准备出国留学,这一部分自愿失业一般是暂时性的,也是无害的;二是大学毕业以后压根就不想找工作作,因为家底殷实,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啃老一族。这一部分是真正有害的,长期啃老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其身心必然受到伤害,长此以往,这种负面的情绪会传染给家庭成员,影响其他成员的身心状况。毕业大学生中非自愿失业是想工作作也在找工作作,还没有找到工作作的状态,因而是真正的失业。社会应该优先帮助这一部分非自愿失业大学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作。

鉴于以上分析,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一是完善大学毕业统计体系。明确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区别,就业率的统计应该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自愿失业的毕业生另行统计;建立健全就业率统计监督机制,杜绝高校就业率数据造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各环节的监督,设置举报栏目,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留言等方式接受毕业生和全社会监督,重视民众的举报及反馈,以确保真实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是忽略摩擦性失业,增加就业统计节点,延后初次就业统计时间。一般毕业当年的12月进行初次就业率统计,第二年的6月和12月再分别统计,之后可以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就业情况调查,对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进行统计。据研究显示,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作稳定的时间需要3-6个月,如果在12月进行初次就业率统计,可以给毕业生足够的时间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作,降低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能为学校提供真实有效的就业情况,长期的就业情况统计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数据。
三是重点解决非自愿失业。为了改善毕业大学生就业,有效解决非自愿失业,大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增设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注重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多了解最新业内动态,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多参加项目体验;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无式对学生树立职业发展观和积极的就业观起到有效作用,建议邀请事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来授课,或者邀请各行各业中佼佼者给大学生们分享实践心得。
四是减少结构性失业。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多院校开展课程只关注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毕业大学生会因为缺乏实践能力而不被社会选择,一方面社会有大量岗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却“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供求无式匹配。远远不如职业技术院校中技能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所以,大学生要尽早熟悉社会需求,天生我才必要用,要找对路径,将自身才华奉献于社会。

五是解决一部分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赋闲在家,这个社会就有问题了。解决自愿失业主要是心理问题。建议在社会、学校、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大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做,找到自己的个人优势或者兴趣所在,尽早做出明确的规划,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Copyright ©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