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和伍德麦肯锡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共有7个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计划今年建成投产。其中仅高庚、格拉斯通和亚太等位于澳大利亚的新建LNG项目产能就超过4000万吨。而LNG产能提升将使亚洲LNG价格持续下降,同时给亚洲市场带来激烈的争夺市场份额的压力。对中国来说,LNG产能持续增长或将利大于弊,将为国内石油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对国际的影响
这7个LNG项目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在本国的阿尔泽项目、埃克森美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第二液化生产线、埃克森美孚的澳大利亚高庚项目第一液化生产线、英国天然气集团的澳大利亚昆士兰-柯蒂斯项目第二液化生产线、澳大利亚桑托斯公司格拉斯通项目第一液化生产线、康菲石油等公司的澳大利亚亚太项目第一液化生产线、印度尼西亚的DonggiSenoro项目。这7个项目将对2015年全球天然气供应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从供给量和价格角度分析,七大LNG项目投产后产能巨大,可导致未来LNG出现供大于求局面。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LNG市场需求相对疲软的背景下,LNG市场供给的增长必将导致价格走低。市场普遍认为,亚洲LNG市场价格2015年下降幅度可高达30%。
从市场角度分析,除阿尔泽项目外,其他LNG项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供给目标市场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然而,亚洲各主要消费国2014年LNG进口量已呈现增长弱势:韩国LNG进口量较2013年大跌9%;中国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LNG进口增长率由2013年的23%降至2014年的14%,远低于市场预期;印度LNG进口量较2013年微增2%,接收装置的缺乏是限制其LNG进口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新增LNG产能将给亚洲天然气市场带来较激烈的市场份额和价格竞争。
从石油公司的角度分析,全球LNG产能持续提升将给其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调整造成影响。首先,新建产能的持续增长使全球LNG市场价格呈现走低态势,石油公司发展LNG资源面临较大市场压力,未来投资LNG的积极性大幅降低。英国天然气集团已宣布,大幅压缩LNG项目投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多次表示,将努力削减其加拿大西北太平洋LNG项目的支出。其次,全球LNG产能持续提升将放大其初始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劣势。在当前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时期,为回收资金、维持良好的财务表现、吸引投资者的关注,部分石油公司还选择将LNG项目作为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阿帕奇石油公司2014年退出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基提马特LNG项目。
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经济的能源却相对紧缺,结构也较为单一。全球LNG产能持续增长、价格不断走低,有利于中国增加LNG进口和消费,将对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全球LNG产能增长为中国进一步引进和利用LNG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从价格角度看,近年来,中国LNG进口成本相对较高,石油企业压力较大。全球LNG产能提升并拉低亚洲市场价格,将使中国进口LNG的企业减轻负担,并从中获利。以中海油为例,2013年LNG实际进口量高达1301万吨,2015年LNG进口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LNG价格降低可为公司节约大量成本。此外,中国石油2013年LNG进口均价为846.89美元/吨,由于国内气价与进口气价的倒挂,其当年进口LNG亏损202.81亿元,未来进口LNG价格降低将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
中国天然气进口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海上和陆上管道运输。2014年,中国进口管道气为31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2.5%,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为主,少量的从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哈萨克斯坦进口。从进口资源量看,进口管道天然气与LNG旗鼓相当;从进口价格看,两者定价也互为参照。2014年中俄天然气东线谈判最关键时期,俄方屡屡“吹风”,称其价格远低于东部沿海LNG进口价格。事实上,由于天然气市场消费具有同质化,管道气和LNG定价机制有差异,其中一种价格的变动必将导致整个消费市场上气价的变动。因此,全球LNG产能提升将导致中国进口LNG价格走低,并通过消费市场内在的定价机制进行传导,有利于促进中国天然气市场价格的整体降低。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以及其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的积极推广,中国也特别重视发展页岩气资源。但从开发成本上说,中国远高于美国,更需要依赖国家政策支持和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市场价格环境。随着全球LNG产能增长拉低进口气价,中国天然气市场价格预计会持续走低,不利于创造适合页岩气发展的市场环境。 此外,目前广东、上海等消费地区是四川、重庆等资源地区未来重要的输气目标市场,但国际LNG价格持续走低,前者更愿意进口购销灵活的LNG,页岩气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可能受影响。因此,若要减少全球LNG产能增长对中国页岩气发展的不利影响,要重视协调供给资源与市场需求。//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