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问题不仅受到民众和媒体的关注,已经影响到经济的重大决策:资本的决策——它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走向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一场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的挑战。
12月22日,来自权威媒体报道,外媒称,中国雾霾严重凸显了国内和国际经济维持增长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雾霾对健康和经济影响很大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2月21日报道,雾霾导致北京医院人满为患,前往医院就诊的儿童特别的多。施贺德表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有着长期的影响,造成的非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还要大得多,中国就雾霾所采取的紧急措施显示,北京当局是严肃对待雾霾问题的,但是,这些措施还不够。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说:“研究已经证明了,(雾霾)这是致癌的。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中,尤其是处于充满污染微粒的空气中,对健康是一大风险。”
他还说:“雾霾导致人们不能上班,导致生产下降,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这些非直接成本远远超过直接成本。”
施贺德还表示:“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关闭那些污染的工厂,污染最严重的,是火力发电厂和使用很多煤炭的重工业。一般来说,这些工厂都没有配备现代化的过滤器,如果有的话,也是摆在那儿没有使用,因为使用起来很贵,而且没有人检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治理雾霾关乎中国经济发展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21日报道,从中国国内角度看,在“十面霾伏”下还有“十面埋伏”。从全球角度看,自2008年以后,全球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6年末美联储正式开启加息大门,资本加速流动,全球经济面临新一场风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一场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的挑战。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是摆在全人类面前“刻不容缓”的挑战,雾霾等污染问题正是凸显其挑战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容易让人们了解废气排放和全球升温挑战的一个切入点。况且,雾霾问题不仅受到民众和媒体的关注,已经影响到经济的重大决策:资本的决策——它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走向的问题。
中外媒体纷纷就中国近日严重的雾霾进行报道和分析,将主因归于包括缺风天气、京津冀周边等地区严重污染的燃煤等工业排放、机动车、烧煤取暖等生活排放等。报道称,由此可见,虽然中国政府制定遏制气候变化、建设清洁能源的大方针政策,但政策落实到各级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9月份,国际能源署称,虽然中国在清洁能源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同一时期也建设了大量煤电厂。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煤电新装机容量创下了纪录。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重工业去产能政策涉及京津冀数百万民众的就业和生活,在清洁能源发展尚无法从技术到规模上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之际,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面临困难的抉择。
西方治霾的启示:人人参与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回顾历史,西方国家也曾经受过雾霾困扰。从曾经受到雾霾困扰的英国伦敦的经验看,严重的“雾都”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共识和数十年的努力才能解决,包括议会加强立法监督,政府倡导和执行坚决,业界创新科技配合,民众关注发声,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才得以让蓝天碧水回到伦敦。即便到了今天,英国政府仍然在新的形势下更新加强控制空气污染的举措,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压力持续存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配合,污染环境可追溯刑事责任,任何官员、企业和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19日报道,在洛杉矶的治霾实践中,立法机构、科学家、企业界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参与其中。对于洛杉矶公民而言,一方面,他们关注自己身处其中的环境,勇于向政府和污染企业问责;另一方面,他们从个体做起,自我约束,身体力行做出改变。在今天的洛杉矶,越来越多的人在车行天下的城市里减少开车、尽量拼车、购买清洁汽车,或者干脆选择骑自行车和步行。他们相信每个人都做一点小事,自己生活和热爱着的城市便会大大不同。
洛杉矶被历史证明的有效的决策、立法、科技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协调发展、共同努力可以成为中国治理雾霾的珍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