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低碳研究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研究
    空气治污别忘了地下空间
    2016年11月01日 08:31

除了城市道路上来往穿梭的各类车辆,从事地下施工作业的“钢铁军团”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怎样减少洞内燃油设备污染大气环境?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正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推进洞内施工机械全面“禁油”。

据了解,改善轨道交通洞内施工作业环境,减少洞内燃油设备污染大气,是轨道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绿色施工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以前,洞内空气利用变频风机,通过硬质风管换气通风,最终将洞内空气排放到地上空气中。取消洞内燃油挖掘、运输设备使用等同于减少地面车辆污染大气。

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正迎来一个建设高峰。按照原有的燃油施工机械使用量计算,目前北京全市共有16条、总长285公里在建在施线路,实际有洞内运输车辆超过3000辆,每年柴油消耗量约为1980万升。这些机械全部改为电动后,将减少产生一氧化碳排放540吨、碳氢化合物450吨、氮氧化物60吨、颗粒物(PM)2.4吨。

2013年,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市住建委课题立项,2015年开始全面推进洞内施工机械“禁油”。截至今年10月,北京已全部实现在建轨道交通项目洞内燃油运输车辆“油改电”。轨交建设“油改电”不仅对治理大气污染是个利好,也改善了井下空气质量,提高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指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如今,在京轨道交通建设施工机械“油改电”已经成为趋势。记者了解到,继今年北京轨道交通在全国率先全线实现洞内运输车辆“油改电”后,今年年底,北京还将进一步将洞内约500辆燃油小型挖掘机改为电动挖掘机,实现全市在建线路洞内机械全面“禁油”的目标。

  
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泰坚楼305室 邮编:570228
  • 电话:0898-66276232 15348842606 / 1807894976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