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建设美丽家园,是人们的期待,也是不少地方面临的现实挑战。在实践中,防治污染、呵护环境,动力从哪里来,压力向何处去,效果如何保持,一直是各地普遍需要破解的治理难题。
据报道,为突破环境难题,典型老工业城市淄博铁拳治污,通过强化党政干部问责、加大刑责治污力度、倒逼企业技改等措施,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数据显示,淄博两年蓝天数增加90天。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还得益于压力传导到位,进而把压力变成了动力。
不少地方治污,往往把目光聚焦在企业身上,却忽视了相关部门和干部的作为,没有形成完整的压力链条。结果,要么是企业与执法部门玩“躲猫猫”,要么是监管任务落实不力,环保执法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淄博市的环境治理之所以有威力,就在于由“督企”转变为“督政”“督企”并重,一手抓企业监管,一手抓干部问责,打出了两个有力的铁拳。
从报道来看,当地出台督查问责意见等多个文件,实行党政同责、市领导带队“环保夜查”、跨级监督“提级调查”、政府企业“环保双罚”等一系列措施,仅去年就对2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约谈干部400多人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环保过不了关、领导要被问责”的高压态势,倒逼环保工作整体推进。在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同时,淄博还在山东率先实行刑责治污,打造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机制,让环保执法长出了“利齿”,去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73人,强大压力之下,不少企业主动到环保部门申请生产设备改造。
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环境执法,抓与不抓不一样,实抓与虚抓也不一样。很多硬骨头啃不下,工作推不动,关键还在于责任没有夯实,执行没有力度,这往往与监督问责缺失有很大关系。
两年来,从新环保法的实施情况来看,不敢执法、不善执法、不严执法的局面基本改变,但各地之间又有不平衡的情况。实施效果好的,环境有明显改善的,都是因为狠抓落实、严格问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换来一方经济发展凤凰涅槃的契机。让环保执法长出钢牙利齿,关键在于打造有效的压力传导和问责机制,让方方面面守土有责、不能懈怠,才能释放出强大的法治威力。//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