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农村环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住建、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农村村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各地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技术复杂,国内少见。有些地区单纯为了追求“技术含量”,按照相关领导的要求,探索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施,采用了一系列国外较为先进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这些基础设施不但建设成本昂贵,而且国内只有几家公司具备维护运行的能力。这种污水处理设施虽然技术先进,但在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二是技术成熟,维护复杂。农村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城市也不相同,但有些地区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要求,采用一些城镇成熟的治理工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但建成后发现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或第三方运维公司认为性价比较低不予维护,导致相关设施缺乏维修,进而不运行或少运行。
三是不切实际,贪大求全。有些部门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率,不考虑农村分散居住、居住集中度低、逐步空心化等现实情况,片面建设,有的一两户就建一个处理设施,有的村庄仅有几户,但仍建一段长距离管网来接入。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本着用好资金、做好设施、治好环境的目的,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统一资金使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应做好规划,统筹资金使用,避免出现不同部门利用各自资金分头建设的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要注重技术引导。农村污水和城市污水相比,存在流量分布不均衡、浓度偏低、水量偏小等诸多不同特性。应该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地形地貌、天气气候、人文风俗存在差别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实用、简单、便于操作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避免建设一批看着高大上、实际上不实用和不便维修管理的设施。可以吸纳国内外目前较为偏重实用主义的人工湿地、四格式化粪池等操作简单、适合农村环境特色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
第三,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大考核力度,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全面考核,避免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晒太阳”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