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碳院新闻 >> 正文
    碳院新闻
    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发展?专家建言:分层次发展
    2016年05月23日 09:37

2016年2月19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刘赐贵作出重要批示。刘赐贵在批示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王牌不王”问题的突破口,下大功夫推进。

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发展?

生态管理和农经管理专家、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海南低碳政策经济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金志扬建议:海南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各级政府与部门需立足于本地特色农业资源,根据本区域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优缺点,参考分层次管理思想,系统推进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以此带动海南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海南农村实现绿富美,更好地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符合绿色发展观

当前,我省处在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的重要时期。但是,我省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热带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农业发展不均衡、不统一、不协调,资源损耗度和环境损伤度较大等弊端,存在着威胁我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能性。因此,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走生态循环农业道路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改变传统意义上“资源(原料)—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型能量流动模式,转变成为“资源(原料)—产品—再利用资源”的闭环型能量流动模式,资源的利用不再仅仅关注“资源(原料)—产品”的高效性,而是要兼顾“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原料)”的逆向转化率。从另一个层次来讲,废弃物的再利用具有双重生态效用,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利用产出;二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保障环境生态质量。双重生态效用的显示离不开废弃物利用的技术水平。如果废弃物利用技术成熟,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循环经济效益明显;如果废弃物利用技术一般,能产生生态效应,但经济效应不一定凸显;如废弃物利用技术较差或者不合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都不能呈现。所以,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按层级结构来区分,方能凸显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海南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五大发展”的具体工作,特别符合绿色发展观。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在经济形势、生态现状,以及自身发展升级的内在需求等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局限性。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海南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实践,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重要理念,能够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

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分三个层次

热带农业发展是分层次的。这种分层次发展表现在热带农业内部各种动植物发展速度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完全的同步性,如各种作物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农业发展在同一时期是不可能同步的。不能同步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在发展所存在的不同层次上。农业发展层次的存在,也是农业发展各要素按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多重动态博弈的结果。具体而言,热带农业分层次发挥是该地区长期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的内在机制表现为该地区农业传统技术、产业性质与自然条件、文化习俗、人力资本、技术水平、产业成熟程度、发展目标等环境相容。

从农业分层次的角度出发,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时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指导模式,否则势必会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管理过程中出现错层管理和管理错层的现象。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界定农业发展层次,因地制宜地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建议。

对此,我们根据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方面对海南省18个市县(注:不包括三沙)进行区域差异分析。

1.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气温、劳动力、农业现代化程度等。

在气候类型方面,海南省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在水资源方面,选取各市县的水库数和年均降水量作为主要指标,水库数量(海口最多,130座;昌江最少,17座)和年均降水量(定安最多,2383.2毫米;临高最少,1318.2毫米)的变异系数(系数越大,说明差异程度越高)分别为0.502和0.157,说明各市县的年均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在土地方面,选取耕地面积和土壤有机含量为主要指标,耕地面积(儋州最多,53778公顷;五指山最少,2764公顷)和土壤有机含量(万宁最多,6.77%;保亭最少,1.12%)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25和0.554,说明18个市县在土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气温方面,选取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各市县的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温度都较为接近;在农业劳动力方面,选取农村家庭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为主要指标,变异系数为0.489(儋州最多,231816人;五指山最少,28050人),表明各市县农业劳动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选取亩均农药用量、亩均化肥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作为主要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675、0.434、0.685和1.409。

综合来看,18个市县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

2.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的破坏(以每平方公里土地废水排放量为主要指标)、劳动力短缺(以劳动年龄内上学的学生数、不足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人口数和超过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人口数之和为主要指标)、农业财政投入(以地方政府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为主要指标)、农业生产力(以农业土地生产率为主要指标)、人均占有量(以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为主要指标),差异系数分别为1.20、0.61、0.53、0.47、0.32,这表明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各市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按照区域生产力水平及其所需处理的废弃物量的大小、可循环利用潜力,并参照一些成功的循环经济经验,可将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按区域差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优先发展区(海口、三亚);第二层次,适度发展区(文昌、琼海、屯昌、临高、东方、澄迈、万宁、儋州8个市县);第三层次,保护发展区(定安、昌江、陵水、乐东、琼中、保亭、白沙、五指山8个市县)。

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路径

总体而言,海南热带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径要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3R”原则既是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的实践途径,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必然要求。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海南省具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但同样具有其有限性和脆弱性。因此,要从珍惜热带农业资源稀缺性、宝贵性和有限性的角度出发,践行热带农业资源利用“3R”原则,从政策引导、技术引进、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示范带动等方面保障热带农业资源的高利用率和再循环利用。下面,根据分层次管理思想,针对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划分出的三个发展区,给出具体的、针对性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对于优先发展区,走设施化、科技化、生态型发展道路,确保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海口、三亚这种农业优先发展区,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但也存在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确保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是当前比较适宜的发展思路和选择。农业设施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产值;农业科技化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产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对于适度发展区,要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转变。

农业适度发展区,农业生产特色较为鲜明,具有初步的农业生产规模,但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薄弱。考虑到已有传统农业的优势和价值,采取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适度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转变,是符合该地区农业发展实际和生态循环发展要求的。因此,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体系,从技术指导、资金支持、人才培训、产业布局等角度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引导传统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变;对于坚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损耗农业资源,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农业活动,要采取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予以规避和引导,保障传统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快速、高质转变发展。此外,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技术路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产业立体复合循环、生产清洁节约”的目标。

三、对于保护发展区,要走生态保护、限制开发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经济效益换取生态效益,加大生态保护经济补偿、补助力度。

琼中、白沙、五指山等农业保护发展区,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地区是海南省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的发源地,同时又是海南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热带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生态十分脆弱。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建成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需要优质、原生态、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的思路,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让森林等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此外,要建立起完整的生态保护经济补偿、补助体系,实行生态补偿、补助策略。在保护发展区,由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大,地方政府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经济效益来换取生态效益,致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对此,要对保护发展区进行价值补偿,一部分补偿资金用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另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居民的补偿、补助。

海南创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各级政府与部门需立足于本地特色农业资源,根据本区域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优缺点,参考分层次管理思想,系统推进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以此带动海南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海南农村实现“绿富美”,更好地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作者:傅国华(海南大学副校长)、金志扬(海南低碳政策经济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泰坚楼305室 邮编:570228
  • 电话:0898-66276232 15348842606 / 18078949762(微信同号)